绿色职业助力“双碳”目标实现

来源:hth.com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2-11 11:14:16

  努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既是中国对美丽世界建设的庄严宣示,也是我国顺应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“深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”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,并强调要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”。

  “双碳”目标提出3年来,我国加快构建了碳达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,有序开展了“碳达峰十大行动”,扎实推动产业体系、能源结构、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建成了全球顶级规模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,使“双碳”目标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。

  与全国上下火热的“双碳”实践相伴生的是社会各行业对“双碳”人才的旺盛需求。近年来,碳排放管理员、环境监测员、太阳能利用工等新兴绿色职业不断涌现,成为青年大学生的重要职业选择。2022年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》标识了134个绿色职业,约占职业总数的8%。其中涉及节能环保领域17个,清洁生产领域6个,清洁能源领域12个,生态环境领域29个,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领域25个,绿色服务领域45个,基本覆盖了绿色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。

  仔细梳理不难发现,有的绿色职业脱胎于传统产业,例如目前仍占据主体能源地位的煤炭资源,其清洁化、大型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利用等产业发展新趋势,催生了煤提质工等新职业。在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过程中,特别是在关键技术、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的过程中,急需大量专业人才,这也同样催生很多新职业。此外,还有的绿色职业产生于我国绿色发展新实践新领域,例如碳汇计量评估师、综合能源服务员等。

  可以说,绿色职业的不断“扩容”,一方面源自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成就,一方面源自国家对于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笃定追求。需要看到,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,既需要绿色职业从业者发挥所学、尽展所长,为企业绿色发展算好减碳降碳“明白账”,为产业转型升级下好节能减排“先手棋”;更需要全社会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。教育部在《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》中提出,要“加快新能源、储能、氢能和碳捕集等紧缺人才培养,积极谋划对传统能源、交通、材料、管理等相关专业升级改造”“先行建设一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新学院、新学科和新专业,在探索、总结经验基础上,引领带动全面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人才培养”等,为相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遵循。

  当前,要顺应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大趋势大背景,瞄准社会对绿色职业发展的新需求,加快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体设计、有效联动,高校和研究院所应推动现有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改革创新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努力培养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、复合型人才。同时,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各显其能,推动人才教育培训驶上“快车道”。

  一是积极推进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创新,加强顶层设计,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需求,不断完善培养方案设置和课程体系。二是加快推动课程、教材、案例库和基地等关键培养要素的建设,聚焦我国绿色发展实践,吸收各地最新的技术、案例、研究成果,打造高质量课程,经典教材和案例库,促进产学研教融合。三是重视导师队伍建设,建立健全导师遴选标准,从实践一线、行业前沿选拔导师,搭建平台,推动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一体化的培养、培训、交流,充分发挥行业产业部门对专业人才教育培训的作用。四是应加快探索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交叉学科设置、更新教学内容、完善职业标准,让更多有意愿从事绿色发展的青年学子看到绿色职业的发展前途,主动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。(周硕 华北电力大学)

  现代人工作繁忙,轻易造成饮食不规律,不少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。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反复遭受到了损害使黏膜发生改变,最后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。

  近日,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“细胞骨架回路”并重构微管结构。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《国家科学院院刊》。

  贴春联是我国农历新年的传统习俗之一。春联源于桃符。古人认为,在门上挂桃木制成的神符可以辟邪。我国较早的春联出现在宋朝。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于北宋乾德二年(964年)除夕,命学士幸寅逊在寝宫门上的桃符撰词。

  根据人们的生活经验,给物体加热似乎比使其变冷快得多。例如,当我们将食物放进微波炉,几分钟就能加热到100℃甚至更高;如果想让食物降低同样的温度,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。

  以科学技术创新驱动关键核心领域强链补链。科学技术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。真正要把科学技术创新的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须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。

  2月2日至4日,湖北、湖南等地突降冻雨,受恶劣天气影响,多趟列车晚点甚至停运。由于正值春运,大量旅客出行受到影响。

  近日一则“未来5年都没有大年三十”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。消息称,2024年2月9日是近年来最后一个大年三十,因为从2025年起至2029年都没有大年三十,只有大年二十九。科普专家这样认为,大年三十时有时无是正常历法现象,系农历大小月所致。

  中国气象局7日发布《2023年中国气候公报》,全面分析2023年中国气候基本概况、气候系统监测状况和主要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,综合评估气候对各行业、环境、人体健康等方面影响。

 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、姚星灿、陈宇翱等人基于强相互作用的均匀费米气体,首次观测到了由多体配对产生的赝能隙。

  走进技术展厅,大屏幕上不仅实时展示着200公里外江苏兴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空气温湿度、风速、降水量、气压、土壤温湿度及土壤肥力等信息,还提供实时感知获得的作物长势信息。

  中央气象台预计,6日夜间至7日,江南北部和西部、西南地区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仍有降雪或雨夹雪,贵州、湖南等地有冻雨,上述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5摄氏度左右。

  6日上午,在海南昌江的核电基地,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“玲龙一号”外穹顶吊装完成。

  走近“工业城”里的工程师群体,听他们描摹新的一年建设制造强国的蓝图,看他们敢为敢创,善作善成。

  国家药监局日前发布的《2023年度药品审评报告》显示,2023年,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量和审结量分别同比增加35.84%、28.80%,均创近5年新高。

  为应对雨雪雾天,济青中线在特大桥、水库、河流等重点位置安装上气象检测器、能见度检测器、桥面结冰状态检测器等。

  小手机,大世界。时至今日,手机已不单单是通信设施,而是集电脑、电视、钥匙、钱包、相机、手表、游戏机、遥控器、计算器、手电筒等功能于一身的生活必需品。

  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雨天气。当雨滴从空中降落后,一旦遇到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,会迅速冻结成冰,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叫作“冻雨”,冻雨落下后在物体表明产生冰层覆盖的现象叫作“雨凇”。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把冻雨叫作“下冰凌”,北方地区则称为“地油子”或者“流冰”。

  国家药监局5日发布的《2023年度医疗器械注册工作报告》显示,2023年,该局共批准上市创新医疗器械61个,数量再创新高,比2022年增加6个。

  春节前夕,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学子们“吃”上了科普“百家宴”,近距离体验了一系列精彩科普活动。

  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,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地增强,创新环境持续优化,创新成果加快涌现。